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9:04 点击次数:91
李渊和李建成压根儿没料到,皇宫禁军的头头脑脑全是李世民的老班底。结果玄武门风云突变时,他俩只能干瞪眼,一点辙都没有。
李世民搞了个大动作,玄武门之变,为啥能一帆风顺呢?说白了,就是因为他把玄武门的守门员给“洗脑”成功了。
那时候,镇守玄武门的大将是常何,这家伙可是瓦岗军的老人了。他一开始就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,南征北战,打了好多的仗。等李唐把天下差不多摆平了,刘黑闼这家伙又蹦了出来。于是,常何又跑到李建成的手下,参与了攻打刘黑闼的战斗。
可他跟李建成并非一伙,打刘黑闼那场仗,纯粹是军事安排,就是跟着李建成,一块儿上战场拼杀罢了。
在玄武门之变这场大戏开演前,李世民想要搞定的事儿,关键就瞅准了玄武门这个要塞,能不能成,全看这儿。而说来也巧,玄武门的看门大将正是常何。
说白了,常何一直是李世民的铁杆手下,能当上玄武门的守卫头头,那可是李世民一手安排的。他之所以能站到这个位置,背后全是李世民的影子。
根据在敦煌挖到的《常何墓碑》上的说法:
(武德)第七个年头,太宗一纸令下,常何被火速召入京城。太宗大方赏赐,赠他金刀一把,黄金三十条,还让他在北门统领勇士长期守卫。不仅如此,太宗还特意准备了几十把金刀,让常何分给那些勇猛无比的战士们……转眼到了第九年的六月四号,常何又被委以重任,全权负责北门的安全事务。——《常何墓碑》趣事录
就是说,早在武德七年的那会儿,李世民就动了心思,把洧州守将常何给调到了京城。这一手安排,让常何摇身一变成了禁军将领,守起了皇宫北门那个要害之地——玄武门。
另外,李世民也抽空见了见常何,给了他一大堆金银财宝当礼物。这些金银财宝里头,除了常何应得的那份,李世民还特意加了“好几十把金闪闪的刀子”,让常何拿去分给那些“勇猛无比的禁军兄弟”,好拉拢拉拢人心。
哎,你知道吗?624年那会儿是武德七年,而玄武门之变呢,是发生在两年后的626年。这么说吧,李世民这家伙,两年前就悄咪咪地开始为可能爆发的那场宫廷大戏铺路了。
经过两年的努力运作,常何早就把北门禁军收归麾下。到了玄武门之变那会儿,这支禁军与其说是保卫大唐宫廷的,不如说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养的亲兵卫队。
有了常何这个秘密武器藏在玄武门那儿,李世民搞起政变来可就顺手多了。把常何安排在玄武门当卧底,李世民要动手夺权可就轻松加愉快了。常何这颗藏在玄武门的“钉子”,让李世民发动政变的事儿变得易如反掌。玄武门那边有了常何这个内应,李世民要掀起政变的风浪可就简单多了。李世民把常何这颗棋子暗放在玄武门,搞政变这事儿对他来说就方便多了。
玄武门那儿,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的必走之路。咱们只要往那儿一躲,他俩就绝对跑不掉了,简直是瓮中之鳖啊!
就在事情爆发的头天夜里,多亏了常何的巧妙安排,李世民那八百精兵才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皇宫,悄悄埋伏在了玄武门那儿。
那么,李世民为啥能那么轻松地溜进守卫得像铁桶一样的皇宫呢?还不是因为皇宫北门,就是那个玄武门,的守卫给他行了方便。
说起李世民怎么一边干掉太子和齐王,一边还能把李渊给镇住,史书里头那是说得云山雾罩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李世民这家伙,一边动手收拾了太子和齐王,另一边居然还能稳稳地把李渊给捏在手里,这手段,史书描述得那叫一个模棱两可,让人猜不透。
根据古籍记载,李世民首先在玄武门动手,解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。可没成想,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马立马就杀到了玄武门。李世民只好又在玄武门跟这两府的军队干了一仗。但因为他这边人少,所以这仗打得挺悬的,没啥胜算。
最终,没办法之下,只能痛下狠手,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给剁了下来,这才让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兵马自个儿散了伙。
整个事件里,李渊几乎就是打酱油的。太子府的兵马一撤,李世民立马让尉迟恭去“照看”李渊,接着,咱们就直接说说李渊那边的情况了。
这会儿,李渊正带着几个铁杆大臣,在皇宫里那片碧波荡漾的湖上悠哉地划船呢。
这事儿可真够诡异的!
按说呢,就在那件事情闹大的前一天,李世民跑去跟李渊告状,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俩兄弟在后宫里头乱搞。李渊一听,火冒三丈,当下就决定,第二天得把这两个小子叫来,当面好好盘问盘问,看看他们到底有啥说的。
那么,到了第二天,李渊是不是应当在皇宫的正殿里,悠哉地候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呢?
话说李渊选择去划船的那一刻,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踏进了玄武门。按这时间推算,他们和李渊碰面那可是分分钟的事儿。可李渊却悠哉游哉地去划船了。难道他心里不应该嘀咕着:“哎呀,我那俩小子快到了,我是不是得赶紧去大殿瞅瞅呢?”
但他却在本该和李建成、李元吉碰头的时候,偏偏溜去内湖玩起了划船,这事儿真是奇怪得很,好像有人故意把些关键细节给藏起来了。
不过嘛,要是你从史书的其它边角料里翻一翻,还是能找出点儿线索来的。
尉迟恭找到李渊,开口就道:“老爷子,现在可热闹了,南衙禁军、北门羽林军,还有东宫、齐王府、秦王府的兵马,全都搅和在一起了,乱成一锅粥。咱们得赶紧想个辙,不如您写个诏书,把京城的兵权都交给李世民,让他去摆平这场大乱斗吧!”
南衙与北门那帮兵马,还有皇宫两边的守卫,正打得不可开交呢。这时,敬德挺身而出,向上面请求了一道亲笔命令,说让所有兵马都得听秦王的指挥。这一招可真灵,里里外外立马就安稳下来了。——《旧唐书》大白话版
这事儿说明啊,玄武门那场大戏把皇宫里的另一拨高手——南衙禁军也给惊动了。李世民呢,他手里攥着的是北门那块的守卫,就是常何管的那帮子人。可南衙禁军,那可不是他能摆平的,结果嘛,就乱成一锅粥,打成了一片。
为啥南衙禁军会卷入这场战斗呢?这事儿得说道说道。是不是有啥不平事儿,让他们看不下去了?还是说,上头一声令下,他们就得挺身而出?又或者,是敌人太嚣张,他们实在忍不了,决定出手教训一下?反正啊,南衙禁军投入战斗,肯定是有他们的理由。咱们也别瞎猜了,就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一切吧!
情况无非就这两种嘛,要么是玄武门那场乱斗把李渊给闹腾醒了,然后他就派南衙禁军去掺和了一脚。毕竟玄武门之变那事儿来得快去得也快,李渊估摸着也是一头雾水,就知道北门那儿打成了一锅粥,但具体原因嘛,他自个儿也摸不着头脑,只能糊里糊涂地指挥南衙禁军去摆平乱子了。
另外啊,南衙的那些禁军兄弟们,是被战场上那震耳欲聋的厮杀声给惊醒的,他们二话不说,直接就一股脑儿地冲进了战斗中。
咱们瞧瞧尉迟恭找到李渊那会儿,他老人家是咋反应的。
李渊的船一靠岸,瞅见尉迟恭,张口就问:“今儿是哪路神仙在闹腾?你跑来这儿是唱的哪一出啊?”
这句话透露出,李渊察觉到了皇宫里头闹起了风波,可他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搞不清是哪个捣蛋鬼在兴风作浪,更别提他压根儿没想到是李世民在背后策划的这场政变大戏了。
他瞅着尉迟恭,开口就问:“你来这儿是打算干啥呢?”明摆着心里犯嘀咕,生怕尉迟恭掺和了那档子乱子,正琢磨着要不要对他采取措施呢,这才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句。
这时候,尉迟恭开口说道:“太子和齐王瞎折腾,搞起了叛乱,结果被秦王带着兵马给收拾了。我呢,就是秦王派来的,专门来保护陛下您的。”
李渊一听俩儿子没了,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啊,跟刀割似的。可他毕竟是个老江湖了,心里头再难受,脸上也是纹丝不动,跟没事人一样。
然后,尉迟恭开口谈起了南衙禁军、北门羽林军以及太子府的军队如何乱作一团的事儿,他建议李渊将军队大权交给李世民来掌控。
瞧瞧李渊那反应,他铁定是知道皇宫里头闹翻天了。
这么说吧,南衙禁军要是上了战场,那八成是李渊下的命令。
说起李渊为啥会跑到内湖去划船,这事儿挺简单,就是为了躲麻烦。没错,就是避险!
李渊一听皇宫里乱套了,心里头直犯嘀咕,谁干的?啥情况?说不定是哪个武将脑子一热,玩起兵变来了呢!
在这种混乱不清的局势里,结果谁也说不准。他这位皇上要是还赖在皇宫里头,那可是风险大大的。要是哪天乱军闯进来,一刀把他给咔嚓了,那他可就彻底完蛋了。
所以啊,李渊为了躲灾,真是走投无路,身边连个护卫的军队都没有。他想了个辙,干脆跑到湖面上躲起来,这样一来,就算那些叛乱的士兵闯进来,也得绕个大弯儿才能找到他。要是老天爷眷顾,让他碰上好运气,他就能在湖面上悠哉游哉地等着乱子过去,然后再回去摆平一切。
可谁能想到呢,李渊居然被自己的儿子们给摆了道儿,一下子还折了两个,自己还被尉迟恭拿捏得死死的,成了个没实权的空壳子。
这对李渊而言,简直是当头一棒,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。
你猜尉迟恭是怎么嗖的一下就把李渊给镇住的呢?
其实吧,李世民不光有自己那800精兵,常何统领的北门禁军也是他的铁杆支持者。后来,南衙禁军也掺和进来乱成一锅粥。这样一来,李渊身边哪还有什么像样的守卫啊,就算有几个,那也是小猫三两只,不够看的。
李世民早有打算,等太子府的兵马一撤,他立马就能调转枪头,去找李渊并将其控制起来。这时候,唯一能站在李渊那边的南衙禁军,也因为被李世民和北门禁军缠得不可开交,大部分都在乱战中脱不开身,根本没法保护李渊了。
因此,李世民很快就逮到了李渊,并且把他给稳住了。
说起玄武门之变,我猜那被隐藏的一角,可能是这样的情景。